天津月明啼杜鹃,梁园春色凝寒烟。伤心莫说靖康前,吴山又到繁华年。

繁华几时春已换,千秋万古合欢扇。铜雀香销见墨痕,秋去秋来几思怨。

一声白雁更西风,冠盖散为烟雾空。百钱袜锦天留在,祸胎要鉴骊山宫。

当时梦里金银阙,百子楼前无六月。琼枝秀发后庭春,珠帘晴卷天门雪。

棹歌一曲白云秋,不觉金人泪暗流。乾坤几度青城月,扇影无情也解愁。

五云回首燕山北,燕山雪花大如席。雪花漫漫冰峨峨,大风起兮奈尔何!

作者
    刘因(1249年—1293年),字梦吉,号静修,元雄州容城(今河北徐水县)人,元代著名理学家、诗人。刘因父祖皆为金朝人,故他自视为亡金遗血,元灭南宋,他屡作哀宋之文,思想感情与元蒙一直格格不入。至元十九年(1282年),应召入朝,为承德郎、右赞善大夫,不久以母病辞官。至元二十八年(1291年),朝廷再度征召,刘因以病拒绝。至元三十年(1293年),刘因病逝,朝廷追赠翰林学士、资政大夫、上护军,追封“容城郡公”,谥“文靖”。刘因是元代重要的儒学代表人物、元初北方理学大家,为理学由宋到明的过渡起了重要的作用。刘因初为经学,以朱熹为宗,但又不严守朱熹门户,在天道观方面,将生生不息的变化归之于“气机”,主张专务其静,不与物接,物我两忘。在为学方面,主张读书当先读六经、《语》、《孟》,然后依次读史、诸子,主张读书“必先传注而后疏释,疏释而后议论”。他的“古无经史之分”之说,对后来章学诚“六经皆史”的观点产生过一定影响。
延伸阅读
  1. 幼安濯足图
  2. 采石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