纤手搓成玉数寻,碧油煎出嫩黄深。
夜来春睡无轻重,压扁佳人缠臂金。

作者
    苏轼(1037~1101),字子瞻,又字和仲,号东坡居士,宋代重要的文学家,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。汉族,北宋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省眉山市)人。嘉祐(宋仁宗年号,1056~1063)进士。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,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,贬黄州。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,曾出知杭州、颖州,官至礼部尚书。后又贬谪惠州、儋州。多惠政。卒谥文忠。学识渊博,喜奖励后进。与父苏洵、弟苏辙合称“三苏”。其文纵横恣肆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其诗题材广阔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比喻,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。词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并称“苏辛”。 又工书画。有《东坡七集》《东坡易传》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简介

    徐州的蝴蝶馓子以其香脆、咸谈适中、馓条纤细、入口即碎的特点,赢得人们的喜爱。徐州的蝴蝶馓子外型美观,口感颇佳。苏东坡在徐州任职期间喜食这种馓子,在他的《寒具》中写道:“纤手搓成玉数寻,碧油煎出嫩黄深,来春睡无轻重,压扁佳人缠臂金。”(“寒具”是馓子两汉时期的别称)馓子也常被百姓作为一种中药而采用。故此,徐州民间常用馓子泡汤,配以延胡索、苦楝子治疗小儿小便不通;用地榆、羊血炙热后配馓子汤送下,治疗红痢不止。尤其是产后妇女,在子里喝红糖泡馓子,以利于散腹中之瘀。
    不过徐州人最喜爱的食法是烙馍卷馓子,配以稀粥,吃起来惬意舒坦。

    苏东坡这个人,除了他的文才之外,还有一大才华也是为人称道的,那就是他的烹饪技术相当高明。可能是和他的屡遭贬谪有关吧,好象他当年被贬的地方都不是什么好地方,不是缺吃就是少穿,要不怎么叫被贬呢?可是苏东坡每到一个地方首先就解决吃饭问题。你想呀,他一个做过皇上侍读、翰林学士、礼部侍郎等京官的他,可以说什么味都吃过的,从他的诗中也可以看出,他是一个美食家。他一旦被贬官之后,到一个贫穷的地方,总不能天天饿肚子吧,首先不就得找吃的东西吗?他的诗词中有不少就是专写吃的。他在《初到黄州》诗中写到:自笑平生为口忙,老来事业转荒唐。他还自谑为“老饕”,即爱吃、贪吃之人,并著《老饕赋》:“盖聚物之夭美,以养吾之老饕”。东坡把自己比作“老饕”,并为之作赋,大概是一种无奈的自嘲!两宋时期,菜羹仍是平常人家的主要菜食,羹仍然分荤素两种,有钱人家用肉作羹,而苏东坡当时经济拮据,就用蔬菜作羹,所用的原料,是大头菜、萝卜、荠菜,加上豆粉。
    由于他十分强调烹调技术,对水、火、油都非常讲究,尤其是掌握火候都很有经验。所以他将最普通的素菜加豆粉,能制作出最美味的菜羹。这种羹,后人叫做“东坡羹”。为此,苏东坡还自作《菜羹赋》予以记载。
    苏东坡最后一次被贬到儋州时,州官为他解决吃住问题即被贬黜,可见问题很是严重,也就是说上面对他苏东坡是不会有好的待遇的,因此,他只能靠自己设法解决吃饭问题,他只能、甚至不如一般老百姓的生活。据他儿子子由为他所书的墓志铭载:“....昌化非人所居,饮食不具,药食无有.....公食芋饮水,著书以为乐”。他之所以“为口忙”真是出于无奈的,谁让他有那么“一肚子的不合时宜”呢?
    从现在看来,凡是他到过的地方,都有关于他的饮食文化。还有著名“东坡”“东坡肉”等等,这些都是因为我们的苏老先生那“一肚子不合时宜”所造就的。唉!可怜天下第一大才子呀!你的“一肚子不合时宜”,却合了天下不少人的味口。
    关于苏东坡的饮食诗词,这里略举几例,从中可以窥到诗人味觉感受所达到的审美意境。
    “江头千顷色芦,茅檐出没晨烟孤。地确春糍光似玉,沙瓶煮豆软如酥。我老此身无着处,卖书来问东家住。卧听鸣粥熟时,蓬头曳履君家去。”──《豆粥诗》
    “纤手搓来玉数寻,碧油煎出嫩黄深。夜来春睡无轻重,压匾佳人缠臂金。”──《寒具诗》
    “慢著火,少著水,火候足时它自美。”──《坡诗话》长江绕廓知美,好竹连山觉香。──《初到黄州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