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客常同止,取舍邈异境。
一士常独醉,一夫终年醒,
醒醉还相笑,发言各不领。
规规一何愚,兀傲差若颖。
寄言酣中客,日没烛当秉。
作者
    陶渊明(约365年—427年),又名潜,字元亮,号五柳先生,私谥“靖节”,汉族,浔阳柴桑(今江西省九江市)人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、文学家、辞赋家、散文家。 曾做过几年小官,后因厌烦官场辞官回家,从此隐居,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,相关作品有《饮酒》《归园田居》《桃花源记》《五柳先生传》《归去来兮辞》等。
简介
    其十三(1)
    有客常同止,取舍邈异境(2)。
    一士长独醉,一夫终年醒。
    醒醉还相笑,发言各不领(3)。
    规规一何愚,兀做差若颖(4)。
    寄言酣中客,日没烛当秉(5)。
    【注释】
    (1)这首以醉者同醒者设譬,表现两种迥然不同的人生态度,在比较与评价中,诗人愿醉而不
    愿醒,以寄托对现实不满的愤激之情。
    (2)同止:在一起,同一处。取舍:采取和舍弃,选择。取:逯本作”趣”,今从曾本、苏写本、
    焦本改。邈异境:境界迎然不同。
    (3)领:领会,理解。
    (4)规规:浅陋拘泥的样子。《庄子?秋水》:“于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,索之以辩。是直用管
    窥天,用锥指地也。”渊明即用此典,故接下说“一何愚”。兀(wù务)傲:倔强而有锋芒。差(ch
    ā叉):比较上,尚,略。颖:才能秀出,聪敏。
    (5)酣中客:正在畅饮的人。烛当秉:逯本作”烛当炳”,曾本、焦本皆注一作“烛当秉”,从
    后者。秉:握持,拿着。《古诗十九首?生年不满百》:“昼短苦长,何不秉烛游。”(按:逯本
    从“炳”引曹丕《与吴质书》“古人思炳烛夜游”为据,此语当本胡刻本李善注《文选》卷四十二。
    李善注:“古诗曰:‘昼夜苦夜长,何不秉烛游。’秉或作炳。”则知李善所见《文选》原本当作
    “秉”,正文之,“炳”,乃后人刻入。查《四部丛刊》影宋本六臣注《文选》卷四十二即作,“古
    人思秉烛夜游”。)
    [译文]
    两人常常在一起,
    志趣心境不同类。
    一人每天独昏醉,
    一人清醒常年岁。
    醒者醉者相视笑,
    对话互相不领会。
    浅陋拘泥多愚蠢,
    自然放纵较聪慧。
    转告正在畅饮者,
    日落秉烛当欢醉。
    -----------孟二冬《陶渊明集译注》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