匏有苦叶,济有深涉。深则厉,浅则揭。
有瀰济盈,有鷕雉鸣。济盈不濡轨,雉鸣求其牡。
雍雍鸣雁,旭日始旦。士如归妻,迨未泮。
招招舟子,人涉卬否。人涉卬否,卬须我友。
翻译注释

    译文
    葫芦瓜有苦味叶,济水边有深渡口。深就垂衣缓缓过,浅就提裙快快走。

    济水茫茫涨得满,岸丛野雉叫得欢。水涨车轴浸不到,野雉求偶鸣声传。

    又听嗈嗈大雁鸣,天刚黎明露晨曦。男子如果要娶妻,趁未结冰来迎娶。

    夫挥手频招呼,别人渡河我不争。别人渡河我不争,我将恋人静静等。

    注释
    ⑴匏(páo袍):葫芦之类。苦:一说苦味,一说枯。意指葫芦八叶枯成熟,可以挖空作渡水工具。
    ⑵济:水名。涉:一说涉水过河,一说渡口。
    ⑶厉:带。一说解衣涉水,一说拴葫芦在腰泅渡。
    ⑷揭(qì气):提起下衣渡水。
    ⑸弥(mí弥):大水茫茫。盈:满。
    ⑹鷕(yǎo咬):雌叫声。
    ⑺不濡(音如):不,语词;濡,沾湿。轨:车轴头。
    ⑻牡:雄雉。
    ⑼雝雝(yōng拥):大雁叫声和谐。
    ⑽旦:天大明。
    ⑾归妻:娶妻。
    ⑿迨(dài带):及,等到;乘时。泮(pàn盼):分,此处当反训为“合”。冰泮,指冰融化。
    ⒀招招:招唤之貌,一说摇橹曲伸之貌。舟子:摆渡的夫。
    ⒁人涉:他人要渡河。卬:(áng昂),代词,表示“我”。否:不(渡河)。卬否:即我不渡河之意。
    ⒂须:等待。友:指爱侣。

诗经
    诗经》是中国古代歌开端,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,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(前11世纪至前6世纪)的诗歌,共311篇,其中6篇为笙诗,即只有标题,没有内容,称为笙诗六篇(南陔、白华、华黍、由康、崇伍、由仪),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。 《诗经》的作者佚名,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,传为尹吉甫采集、孔子编订。《诗经》在先秦时期称为《诗》,或取其整数称《诗三百》。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,始称《诗经》,并沿用至今。诗经在内容上分为《》、《雅》、《颂》三个部分。《》是周代各地的歌谣;《雅》是周人的正声雅乐,又分《小雅》和《大雅》;《颂》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,又分为《周颂》、《鲁颂》和《商颂》。 孔子曾概括《诗经》宗旨为“无邪”,并教育弟子读《诗经》以作为立言、立行的标准。先秦诸子中,引用《诗经》者颇多,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,多引述《诗经》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。至汉武帝时,《诗经》被儒家奉为经典,成为《六经》及《五经》之一。 《诗经》内容丰富,反映了劳动爱情战争与徭役、压迫与反抗、风俗与婚姻、祭祖与宴会,甚至天象、地貌、动物、植物等方方面面,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