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人刘禹锡简介

刘禹锡(772年—842年),字梦得,汉族,中国唐朝洛阳(今河南洛阳)人。自称“家本荥上,籍占洛阳”,又自言系出中山(今河北定州),其先中山靖王刘胜,晚年自号庐山人。近人卞孝萱则提出刘禹锡是匈奴族后裔,出生于嘉兴的新说,据邓声斌先生考证其父刘绪遭遇安史之乱,举族东迁定居彭城。刘禹锡为贞元九年(793)进士。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,为杜佑所器重。后从杜佑入朝,为监察御史。贞元末,与柳宗元,陈谏、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,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。后任朗州司马、连州刺史、夔州刺史、和州刺史、主客郎中、礼部郎中、苏州刺史等职,刘禹锡的最后一任是太子宾客,故后世题他的诗文集为《刘宾客集》。白居易赞其“彭城刘梦得,诗豪者也”,故刘禹锡又誉为中唐“诗豪”之称,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、哲学家、诗人和散文家。 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“刘白”。与柳宗元并称“刘柳”。彭城刘梦得,诗豪者也。其锋森然,少敢当者。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,其为名流推重如此。会昌时,加检校礼部尚书。卒年七十二,赠户部尚书。诗集十八卷,今编为十二卷。
刘禹锡秋晚新晴夜月如练有怀乐天
雨歇晚霞明,风调夜景清。月高微晕散,云薄细鳞生。 露草百虫思,秋林千叶声。相望一步地,脉脉万重情。
刘禹锡送蕲州李郎中赴任
楚关蕲水路非赊,东望云山日夕佳。薤叶照人呈夏簟,松花满碗试新茶。楼中饮兴因明月,江上诗情为晚霞。北地交亲长引领,早将玄鬓到京华。
刘禹锡晚泊牛渚
芦苇晚风起,秋江鳞甲生。残霞忽变色,游雁有馀声。 戍鼓音响绝,渔家灯火明。无人能咏史,独自月中行。
刘禹锡答白刑部闻新蝉
蝉声未发前,已自感流年。一入凄凉耳,如闻断续弦。 晴清依露叶,晚急畏霞天。何事秋卿咏,逢时亦悄然。
刘禹锡送惟良上人
高斋洒寒水,是夕山僧至。玄牝无关锁,琼书舍文字。 灯明香满室,月午霜凝地。语到不言时,世间人尽睡。
刘禹锡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
长爱街西风景闲,到君居处暂开颜。清光门外一渠水,秋色墙头数点山。疏种碧松通月朗,多栽红药待春还。莫言堆案无馀地,认得诗人在此间。
刘禹锡吟白乐天哭崔儿二篇,怆然寄赠
吟君苦调我沾缨,能使无情尽有情。四望车中心未释, 千秋亭下赋初成。庭梧已有栖雏处,池鹤今无子和声。 从此期君比琼树,一枝吹折一枝生。
刘禹锡巫山神女庙
巫山十二郁苍苍,片石亭亭号女郎。晓雾乍开疑卷幔, 山花欲谢似残妆。星河好夜闻清佩,云雨归时带异香。 何事神仙九天上,人间来就楚襄王。
刘禹锡抛球乐
五色绣团圆,登君玳瑁筵。最宜红烛下,偏称落花前。 上客如先起,应须赠一船。 春早见花枝,朝朝恨发迟。及看花落后,却忆未开时。 幸有抛球乐,一杯君莫辞。
刘禹锡杨柳枝
杨子江头烟景迷,隋家宫树拂金堤。 嵯峨犹有当时色,半蘸波中水鸟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