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

本草纲目》(公元1578年)明.李时珍著。 五十二卷。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,收载药物1892种,附药图1000余幅,阐发药物的性味、主治、用药法则、产地、形态、采集、炮制、方剂配伍等,并载附方10000余。本书有韩、日、英、法、德等多种文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。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。 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,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,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,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,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。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。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。

释名
亦名胡 、常思、苍耳、卷耳、爵耳、猪耳、耳 、地葵、 、羊负来、道人头、进贤菜、喝起草、野茄、缣丝草。

气味
(实)甘、温、有小毒。(茎、叶)苦、辛、微寒、有小毒。

主治< ..


释名
亦名天蔓菁、天门精、地菘、玉门精、麦句姜、蟾蜍兰、蛤蟆蓝、蚵 草、豕首、彘颅、活鹿草、刘 草、皱面草、母猪芥。果实名虱,根名杜牛膝。

气味
(叶、根)甘、寒、无毒。李明珍说:“微辛、甘、有小毒 ..


释名
亦名希仙、火锨草、猪膏母、虎膏、狗膏、粘糊菜。

气味
苦、寒、有小毒。一说:辛、苦、平、无毒。

主治
。夏日采 莶枝、叶,洗净,九蒸九暴,但不宜太燥 ..


气味
牙子、齿、狼子、犬牙、抱牙、支兰。

主治
(根)苦、寒、无毒。

附方
刀伤。用狼牙草的茎、叶熟捣贴伤处。
尿血。用狼牙草(焙干)、蚌粉(炒)、< ..


释名
箬,音若。亦名辽叶。

气味
(叶)甘、寒、无毒。

主治
咽喉闭痛。用箬叶、灯心草,烧灰,等分吹喉部,有效。
肺壅、流鼻血。用箬叶(烧灰)、白面各三钱,研匀,清水 ..


释名
亦名苇、葭。名蓬 ,名 (音拳)。初生的苇叫葭,未开时叫芦,长成后叫苇。

气味
(根)甘、寒、无毒。(笋)小苦、冷、无毒。(茎、叶)甘、寒、无毒。(蓬 )甘、寒、无毒。

..

释名
亦名芭蕉、夭苴、芭苴。

气味
甘、大寒、无毒。

主治
一切肿毒。用芭蕉根捣烂涂患处。
流动性红色疹。治 ..


释名
房苑、梨盖、利茹。

气味
(根)辛、寒、无毒。

主治
肿病。用记葵开为末,每服少许,温送下。
癫狂邪疾。治方同上。
伤寒动气(伤寒汗下后, ..


释名
亦名覆菹、 草、 苴、 苴、嘉草。

气味
(根)辛、温、有小毒。(叶)苦、甘、寒、无毒。

主治
喉舌疮烂。用 荷根泡半日,取汁含漱。
吐血、痔血 ..


释名
亦名龙沙、卑相、卑盐。

气味
(茎)苦、温、无毒。(根节)甘、平、无毒。

主治
流行热病(初起阶段)。用麻黄一两,水煎至半干,去渣留汁,加米及豉,煮成粥。先以热水洗澡 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