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针灸大成》,针灸专著,又名《针灸大全》,10卷。明杨继洲(济时)撰,刊于万历二十九年(1601年)。杨氏根据家传《卫生针灸玄机秘要》(简称《玄机秘要》),参考明以前20余种针灸学著作,并结合作者针灸临床经验编成此书。卷1首载仰、伏人周身总穴图,针道源流,次载《针灸直指》,包括选自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17篇有关针灸论述;卷2为周身经穴赋、百症赋、标幽赋等10篇针灸歌赋;卷3为五运、六气歌、百穴法歌等20篇歌赋及针灸问答;卷4为仰伏人尺寸图、背俞、腹部穴歌、中指取寸、九针论、针法补泻、针灸禁忌等;卷5为井荥俞原经合穴、子午流注针法、灵龟八法等;卷6、7为五脏六腑、十四经穴之主治、经穴歌、考证法、奇经八脉、经外奇穴等;卷8载《神应经》穴法及诸风、伤寒、痰喘咳嗽等临床各科疾病针灸取穴法;卷9选录各家针法及灸法,并附杨氏本人之针灸医案;卷10附陈氏(佚名)《小儿按摩经》(系现存最早之小儿按摩专书,赖此书之转载而得以流传)。本书较全面论述针灸理论、操作手法等,并考定腧穴名称和部位,记述历代名家针灸医案,为对明以前针灸学术的又一总结,是学习研究针灸的重要参考著作。
足太阴经穴主治
《内经》曰:“脾者,谏议之官,智周出焉。”
脾者,仓禀之本,荣之居也;其华在唇四白,其充在肌,至阴之类,通于土气,孤脏以灌四旁。脾主四肢,为胃行津液。
中央黄色,入通于脾,开窍于口,藏精于脾,故病在舌本。其味甘,其类 ..
手少阴经穴主治
《内经》曰:“心者,君主之官,神明出焉。”
心者,生之本,神之变也。其华在面,其充在血脉,为阳中之太阳,通于夏气。
南方赤色,入通于心,开窍于舌,藏精于心。故病在五脏,其味苦,其类火,其畜羊,其谷黍,其 ..
手太阳经穴主治
《内经》曰:“小肠者,受盛之官,化物出焉。”又云:“小肠为赤肠。”
胃之下口,小肠之上口也,在脐上二寸,水谷于是分焉。大肠上口,小肠之下口也。至是而泌别清浊,水液渗入膀胱,滓秽流入大肠。
..
足太阳经穴主治
《内经》曰:“膀胱者,州都之官,津液藏焉。气化则能出矣。”又曰:“膀胱为黑肠。”
诸书辨膀胱不一,有云:“有上口,无下口。”有云:“上下皆有口。”或云:“有小窍注泄。”皆非也。惟有下窍以出溺, ..
足少阴经穴主治
《内经》曰:“肾者,作强之官,伎巧出焉。”
肾者,主蛰,封藏之本,精之处也。其华在发,其充在骨,为阴中之太阴,通于冬气。
北方黑色,入通于肾,开窍于耳,藏精于肾。故病在溪。其味咸,其类水,其畜彘,其谷豆,其应四时,上 ..
手厥阴经穴主治
滑氏曰:“手厥阴心主,又曰心包络,何也?”曰:“君火以名,相火以位,手厥阴代君火行事,以用而言,故曰手心主;以经而言,曰心包络,一经而二名,实相火也。”
手厥阴心包络经穴歌
九穴心包 ..
手少阳经穴主治
《内经》曰:『三焦者,决渎之官,水道出焉。』又云:『上焦如雾,中焦如沤,下焦如渎。』人心湛寂,欲想不兴,则精气散在三焦,荣华百脉。及其想念一起,欲火炽然,翕撮三焦,精气流溢,并与命门输泻而出,故号此府为三焦。< ..
足少阳经穴主治
《内经》曰:“胆者,中正之官,决断出焉。凡十一脏,皆取决胆也。胆为青肠。”又曰:“胆为清净之府。诸腑皆传秽浊,独胆无所传道,故曰清净。虚则目昏,若吐伤胆倒,则视物倒植。”
足少阳胆经穴歌
..
足厥阴经穴主治
《内经》曰:“肝者,将军之官,谋虑出焉。”
肝者,罢极之本,魂之居也。其华在爪,其充在筋,以生血气,为阳中之少阳,通于春气。
东方青色,入通于肝,开窍于目,藏精于肝,故病发惊骇,其味酸,其类草木,其畜< ..
任脉经穴歌
任脉三八起会阴,曲骨中极关元锐,石门气海阴交仍,神阙水分下脘配。建里中上脘相连,巨阙鸠尾蔽骨下,中庭膻中慕玉堂,紫宫华盖璇玑夜,天突结喉是廉泉,唇下宛宛承浆舍(二十四穴)。
此经不取井荥俞合也。
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