针灸大成作者杨继洲

针灸大成》,针灸专著,又名《针灸大全》,10卷。明杨继洲(济时)撰,刊于万历二十九年(1601年)。杨氏根据家传《卫生针灸玄机秘要》(简称《玄机秘要》),参考明以前20余种针灸学著作,并结合作者针灸临床经验编成此书。卷1首载仰、伏人周身总穴图,针道源流,次载《针灸直指》,包括选自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17篇有关针灸论述;卷2为周身经穴赋、百症赋、标幽赋等10篇针灸歌赋;卷3为五运、六气歌、百穴法歌等20篇歌赋及针灸问答;卷4为仰伏人尺寸图、背俞、腹部穴歌、中指取寸、九针论、针法补泻、针灸禁忌等;卷5为井荥俞原经合穴、子午流注针法、灵龟八法等;卷6、7为五脏六腑、十四经穴之主治、经穴歌、考证法、奇经八脉、经外奇穴等;卷8载《神应经》穴法及诸、伤寒、痰喘咳嗽等临床各科疾病针灸取穴法;卷9选录各家针法及灸法,并附杨氏本人之针灸医案;卷10附陈氏(佚名)《小儿按摩经》(系现存最早之小儿按摩专书,赖此书之转载而得以流传)。本书较全面论述针灸理论、操作手法等,并考定腧穴名称和部位,记述历代名家针灸医案,为对明以前针灸学术的又一总结,是学习研究针灸的重要参考著作。


  《灵枢》杂症论:“人身上部病取手阳明经,中部病取足太阴经,下部病取足厥阴经,前膺病取足阳明经,后背病取足太阳经。取经者,取经中之穴也。一病可用一二穴。”



  针灸穴治大同,但头面诸阳之会。胸膈二火之地,不宜多灸。背腹阴虚有火者,亦不宜灸,惟四肢穴最妙。凡上体及当骨处,针入浅而灸宜少;凡下体及肉厚处,针可入深灸多无害。前经络注《素问》未载针灸分寸者,以此推之。

  手部

  曲池:主中,手挛筋急,痹,疟疾先寒后热。< ..


  内迎香:二穴。在鼻孔中。治目热暴痛,用芦管子搐出血最效。

  鼻准:二穴,在鼻柱尖上,专治鼻上生,宜用三棱针出血。

  耳尖:二穴,在耳尖上,卷耳取尖上是穴。治眼生翳膜,用小艾炷五壮。

  聚泉:一穴。在舌上,当舌中,吐出舌,中直 ..


  一穴二名:

  后顶:一名交冲。强间:一名大羽。窍阴:一名枕骨。脑户:一名合颅。

  曲鬓:一名曲发。脑空:一名颞颥。颅囟:一名颅息。听宫:一名多所闻。

  瘈脉:一名资脉。素髎:一名面正。水沟:一名人中。承浆:一名悬浆。

  廉泉:一名舌本。府: ..


  神庭:在直鼻上,入发际五分。灸七壮,止七七壮。禁针。

  上星:在直鼻上,入发际一寸。针三分,以细三棱针,泄诸阳热气。灸三壮,不宜多;多则拔气上,目不明。

  顖会:在上星后一寸,有陷可容豆许。灸二七壮。

  前顶:在顖会后一寸五分,骨间陷中。针一分,灸三壮。

  ..


  左瘫右痪:曲池阳溪合谷中渚三里阳辅昆仑

  肘不能屈:腕骨。

  足无膏泽:上廉。

  偏:列缺冲阳。

  身体反折:肝俞。

  中肘挛:内关。

  目戴上:丝空。

..

  身热头疼:攒大陵神门合谷际中渚液门少泽委中太白。

  洒淅恶寒,寒栗鼓颔:际。

  身热:陷谷吕细(足寒至膝,乃出针)三里复溜侠溪公孙太白委中涌泉。

  寒热:池少鱼际少冲合谷复溜临泣太白。

..

  咳嗽:列缺经渠尺泽际少泽前谷三里解溪昆仑肺俞(百壮)膻中(七壮)。

  咳嗽饮水:太渊。

  引两胁痛:肝俞。

  引尻痛:际。

  咳血:列缺三里肺俞百劳乳根门肝俞。

   ..


  气块冷气,一切气疾:气

  心气痛连胁:百会上脘支沟大陵三里。

  结气上喘及伏梁气:中脘。

  心下如杯:中脘百会。胁下积气:期门。

  贲豚气:章门期门中脘巨阙气海(百壮)。

  气逆:尺泽商丘太白三阴交。

  喘 ..


  腹痛:内关三里阴谷阴陵复溜太溪昆仑陷谷行间太白中脘气膈俞脾俞肾俞。

  食不下:内关际三里。

  小腹急痛不可忍及小肠气,外肾吊,疝气,诸气痛,心痛:灸足大趾次指下中节横纹当中,灸五壮,男左女右,极妙。二足皆灸亦可。

  小腹胀痛: 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