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针灸大成》,针灸专著,又名《针灸大全》,10卷。明杨继洲(济时)撰,刊于万历二十九年(1601年)。杨氏根据家传《卫生针灸玄机秘要》(简称《玄机秘要》),参考明以前20余种针灸学著作,并结合作者针灸临床经验编成此书。卷1首载仰、伏人周身总穴图,针道源流,次载《针灸直指》,包括选自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17篇有关针灸论述;卷2为周身经穴赋、百症赋、标幽赋等10篇针灸歌赋;卷3为五运、六气歌、百穴法歌等20篇歌赋及针灸问答;卷4为仰伏人尺寸图、背俞、腹部穴歌、中指取寸、九针论、针法补泻、针灸禁忌等;卷5为井荥俞原经合穴、子午流注针法、灵龟八法等;卷6、7为五脏六腑、十四经穴之主治、经穴歌、考证法、奇经八脉、经外奇穴等;卷8载《神应经》穴法及诸风、伤寒、痰喘咳嗽等临床各科疾病针灸取穴法;卷9选录各家针法及灸法,并附杨氏本人之针灸医案;卷10附陈氏(佚名)《小儿按摩经》(系现存最早之小儿按摩专书,赖此书之转载而得以流传)。本书较全面论述针灸理论、操作手法等,并考定腧穴名称和部位,记述历代名家针灸医案,为对明以前针灸学术的又一总结,是学习研究针灸的重要参考著作。
掐心经,二掐劳宫,推上三关,发热出汗用之。如汗不来,再将二扇门揉之,掐之,手心微汗出,乃止。
掐脾土,曲指左转为补,直推之为泻,饮食不进,人瘦弱,肚起青筋,面黄,四肢无力用之。
掐大肠,倒推入虎口,止水泻痢疾,肚膨胀用之。红痢补肾水,白多推三关。
..自掌至天河穴为上,自天河穴至指头为下。
掐两扇门,发脏腑之汗,两手掐揉,平中指为界,壮热汗多者,揉之即止。又治急惊,口眼歪斜,左向右重,右向左重。
掐二人上马,能补肾,清神顺气,苏醒沉疴,性温和。
掐外劳宫,和脏腑之热气,遍身潮热,肚起青筋揉之效。 ..
《小儿针》(针用毫针,艾炷如小麦,或雀粪大)
《宝鉴》曰:“急慢惊风,灸前项。若不愈,灸攒竹,人中各三壮。”或谓急惊属肝,慢惊属脾,《宝鉴》不分。灸前顶,攒竹二穴,俱太阳、督脉,未详其义。
小儿慢惊风,灸尺泽各七壮 ..
怀娠:
怀娠之后,必须饮食有常,起居自若,使神全气和,则胎常安,生子必伟。最忌食热毒等物,庶生儿免有脐突疮痈。
初诞:
婴儿在胎,必借胎液以滋养之。初离母体,口有液毒,啼声未出,急用软绵裹大人指,拭儿口中恶汁,得免痘疮之患。或有时气侵染,只出肤疮,易为 ..
额印堂、山根:
额红大热燥,青色有肝风,印堂青色见,人惊火则红,山根青隐隐,惊遭是两重,若还斯处赤,泻燥定相攻。
年寿:
年上微黄为正色,若平更陷夭难禁,急因痢疾黑危候,霍乱吐泻黄色深。
鼻准、人中:
..
面上紫,心气绝,五日死。面赤目陷,肝气绝,三日死。面黄,四肢重,脾气绝,九日死。面白,鼻入奇论,肺气绝,三日死。胸如黄熟豆,骨气绝,一日死。面黑耳黄,呻吟,肾气绝,四日死。口张唇青,毛枯,肺绝,五日死。大凡病儿足跗肿,身重,大小便不禁,目无转睛,皆死。若病将愈者,面黄目黄,有生意。
痢疾 ..
山根若见脉横青,此病明知两度惊,赤黑因疲时吐泻,色红啼夜不曾停。
青脉生于左太阳,须惊一度见推详,赤是伤寒微燥热,黑青知是乳多伤。
右边赤脉不须多,有则频惊怎奈何?红赤为风抽眼目,黑沉三日见阎罗。
指甲青兼黑暗 ..
红净为安不用惊,若逢红黑便难宁,更加红乱青尤甚,取下风痰病立轻。
赤色微轻是外惊,若如米粒势难轻,红散多因乘怒乱,更加搐搦实难平。
小儿初诞月腹病,两眉颦号作盘肠,泣时啼哭又呻吟,急宜施法行功作。
小儿初诞日,肌体瘦尪羸,秃发毛稀少,元因 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