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疗本草作者孟诜

食疗本草》,食疗专著,3卷。唐代孟诜撰,张鼎增补改编。约成书于唐开元年间(713~741年)。一般认为此书前身为孟诜《补养方》,张鼎补充89种食疗品,又加按语(冠以“案经”,或作“谨按”),编为本书。共载文227条,涉及260种食疗品。诸品名下,注明药性(温、平、寒、冷),不载其味。正文述功效、禁忌及单方,间或论及形态、修治、产地等。首载菠薐、胡荽、莙荙、鳜等食蔬。尤以动物脏器疗法与藻菌类食疗作用之记载引人注目。所录食疗经验多切实际,药物来源广泛,充分顾及食品毒性宜忌及地区性,为唐代较系统全面之食疗专著。原书早佚,敦煌曾有残卷出土,近代有辑佚本。


  润五脏,治消渴,开关节。服丹石人食之,使人免有疮肿及热毒所生也。〔证〕



  (一)下大小便壅塞气。〔嘉〕

  (二)又,作 ,与香港脚气人食之,效。〔嘉〕

  (三)又,以大者洗去泥,开肚,以胡椒末半两,切大蒜三两颗,内腹中缝合,并和小豆一升煮之。临熟下萝卜三五颗如指大,切葱一握,煮熟。空腹食之,并豆等强饱 ..


  与 大约相似,主诸补益,无鳞,有毒,勿多食。赤目、赤须者并杀人也。〔证〕



  (一)食之平胃气,调中,益五脏,和 作羹食良。〔嘉·证〕

  (二)作 食之,断暴下痢。和蒜食之,有少热;和姜酱食之,有少冷。〔心·证〕

  (三)又,夏热痢可食之,多益。冬月则不治也。〔证〕

  (四)骨∶烧为灰,敷恶疮上,三、五次瘥。〔证〕

  ..


  补五脏,逐十二邪。患恶气人当作 ,空腹饱食,便以衣盖卧。少顷当汗出如白胶,汗从腰脚中出。候汗尽,暖五木汤浴,须慎一日。更三、五日一服,并治湿风。〔嘉〕



  (一)胆∶主除目中赤及热毒痛,点之良。〔证〕

  (二)肉∶白煮食之,疗水肿脚满,下气。腹中有宿瘕不可食,害人。久服天门冬人,亦不可食。〔嘉·证〕

  (三)刺在肉中,中风水肿痛者,烧鲤眼睛作灰,内疮中,汁出即可。〔证〕

  (四)谨按∶鱼< ..


  (一)有毒。主血淋。可煮汁食之。其味虽美,而发诸药毒。〔证〕

  (二) ∶世人虽重,尤不益人。服丹石人不可食,令人少气。发一切疮疥,动气。不与干同食,发瘫痪。小儿不与食,结症瘕及嗽。大人久食,令人卒心痛,并使人卒患腰痛。〔证〕



  (一)肉∶可食。以五味汁淹、炙食之,良。不得食其骨也。其骨能瘦人,使人缩小也。〔嘉·证〕

  (二)谨按∶主下焦弱,理胃气。令人能食。〔嘉·证〕

  (三)其皮可烧灰,和服。及炙令黄,煮汁饮之,主胃逆。细锉,炒令黑,入丸中治肠,鼠奶痔,效。〔嘉·证〕

..

  (一)主妇人漏下,羸瘦。中春食之美,夏有少腥气。〔嘉〕

  (二)其甲∶岳州昌江者为上。赤足不可食,杀人。〔嘉〕



  (一)足斑、目赤不可食,杀人。〔证〕

  (二)主散诸热。(又堪)治胃气,理经脉,消食。〔嘉·证〕

  (三)蟹脚中髓及脑,能续断筋骨。人取蟹脑髓,微熬之,令内疮中,筋即连续。〔心〕

  (四)又,八前,每个蟹腹内有稻谷一颗,用输神。待输芒后,过 ..